康复知识
北京七彩虹康复认知训练 孩子的认知能力该怎样提高 ?(2)
(接上篇)好,再说回关于语言的认知,我们知道,唐氏孩子的障碍最显性的是智力和逻辑思维欠缺,对于接收到的信息处理是需要时间的,虽然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好,但是他们视觉学习能力非常强,就是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容易学会,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利用视觉学习这个能力,加强他们的认知。比如: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我们可以把这个学习加在孩子帮忙做家务的过程中,例如,餐前分筷子或者饭后分水果;每个人两支筷子,一家有几个人就摆几对筷子,只是一个摆放筷子,孩子就能学会配对与数的概念;饭后分水果,家长可以把水果切成小块,然后各人告诉孩子:我要多少块!让孩子分发;这样的学习,既让孩子感觉不到压力,又可以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聪明的家长还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加上许许多多的内容,让孩子学会更多。
认识+理解才能最大的达到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聪明的家长如果再把兴趣给孩子树立起来,那学习更会事半功倍。
语言也是一样,开始先教孩子一个字,比如吃饭,告诉孩子“饭”(或者饭饭)当孩子明白饭是什么的时候,就可以加入“吃”饭(首先吃饭区域一定要清晰,我在蜜糖有约 与佳弋一起成长 一书中有跟大家说到关于家庭中区域的设定)在我们说到吃饭时,孩子就能自己走到吃饭区域时,即证明孩子已经明白吃饭是做什么,(家长无需逼迫孩子一定要讲出来,孩子能明白就是具备了这个认知,因为我们孩子的自信心很强,如果家长逼迫孩子说,反而让孩子有了抵抗心态,在孩子有发音的时候,家长只需按照孩子的发音译成生活中能看到的物件,然后跟孩子一起不断的重复,孩子就能明白这个东西就是这样说的,这样的学习就能很自然的激发孩子对发音的兴趣,愿意有更多的发音。)
在孩子明白吃饭后,家长又可以加入:宝宝,叫爷爷吃饭。这样的环节是教会孩子认识家里的人。很多时听到家长说,孩子会叫爸爸,但对着妈妈和其他人也叫爸爸,那就说明孩子根本还没有明白爸爸和那个人之间的联系。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记得,跟孩子说话不要有太多的修饰性词语,语速要缓慢、吐字要清晰,让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如:把筷子给爸爸,这个环节告诉孩子两个名词“筷子”、“爸爸”和一个动词“给”;给还分为给出去和拿回来。家庭生活的环境中最容易创造这样的情景,而这样的情景是最容易让孩子明白和接受;也是最容易参与进去的,挑战的只是家长对于孩子现有能力的理解和对情景教育(情景教育: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情景教学(运用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了解;
再有,无论是何种知识,我们只教在生活中能用的上的,有些用不上的知识在孩子认知能力到了一定的阶段,可以作为兴趣安排孩子自学。为什么?因为孩子有兴趣,很自然的就会自己去寻找相关资讯,而家长要做的就是提供相关资讯和支持,帮助他把兴趣泛化和找到学习技能的出口。佳弋有段时间对人体穴位有兴趣,然后我帮她用她的手机在网上找到一些穴位图,她知道怎么应用这个技能后,开始自己搜索相关信息,然后经常滔滔不绝的跟我分享穴位养生的知识。而后,我又因应她的兴趣和需求,帮她安排去学校按摩和中医调理,她学的津津有味。虽然按摩课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但如果只限于在家里给父母、家人使用,她具备的这个技能基本上已经足够了。
这周因为身体原因而无暇顾及其他,老天给我一次真枪实弹考察佳弋的机会,每天她要自己上学,自己回家,自己去搞掂自己的早餐。每天准时起床,安静的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不会让我催促。一个星期的时间感觉成熟了很多,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由此,我的经验是,千万不要放过生活中任何一个可以教孩子的机会,因为你也不知道那天就可以用上,而我们的安枕无忧,就在这一天天、一步步的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