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5010255946 / 010-56255560

运动损伤

翻身障碍的推拿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29 14:58浏览:
 
一、捻法
    先以捻法施术于整个腰背部,约3~5min。本法主要目的是为疏通腰部经络气血,放松肌肉,增强肌肉筋膜的活性,为其他手法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膀胱经循经揉推法
    患儿取仰卧位。家长以拇指或中指指端沿背、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及第二侧线循经边揉边自上而下推,各3~5遍。揉推至双侧肾俞穴、气海俞、大肠俞时,各揉按该处0.5~1min。本法主要目的为疏通整个腰背部膀胱经,同时可强腰补肾。适用于腰部无力的患儿。对年龄较大患儿,因腰部 面积较大,亦可采用掌根揉
三、通督点穴按摩
    患儿取俯卧位或坐位。家长沿督脉循行路线,自长强穴至大椎穴依次循经点按,每穴点按5~10下,连续点按3~5遍,在点按至命门穴时,可适当延长点按时间以补肾强腰。对于小婴儿,亦可采取按揉的方法,本法可通督脉,强腰脊,适用于腰软无力的患儿
四、捏脊法
    对于婴幼儿,可采取拇指在后,食(示)、中指在前的捏脊法,以适当减轻刺激量;对于年长儿,可采取拇指在前的捏脊法以适当增加刺激量。本法可连续操作6~9遍。可起到益气通督,调整脏腑的作用,适用于腰脊无力的患儿
五、胸腰段节段性按摩
    本法分为移动法、钻法、锯法、牵拉法、震颤法,每法各操作3~5遍。主要作用是反射性地刺激脊髓的节段性装置(感受装置包括皮肤的一定区域,如肌肉、韧带、肌腱的感受器),使其和脊柱肌的营养和血供同时得到改善,同时亦能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本法适用于脊柱伸展能力差、腰背部无力的患儿。
    1、移动法
        患儿取俯卧位。家长用拇指指面或中指指面上下移动。按摩一侧时,另一侧则起支持作用,按摩部位是脊柱棘突两侧,手指尽力触及椎间隙,并在此部位进行冲击运动
    2、钻法
        患儿取俯卧位。家长用一手固定患儿臀部,另一手以拇指指腹偏桡侧着力于脊柱旁约1.5cm,从下而上做环转运动,从一个椎体移至另一椎体,依患儿耐受程度而运力渗透至深层
    3、锯法
        患儿取俯卧位。家长自下而上用双手拇指指端每两棘突之间做交替横向推压,要注意节奏均匀,力度适中,以免引起患儿疼痛不适
    4、牵拉法
        患儿取俯卧位。家长一手固定患儿臀部,一手以中、示两指于脊柱两侧自骶部向颈部做均匀等速牵引
    5、震颤法
        患儿取俯卧位。家长一手固定患儿臀部,一手以掌根着力于脊柱或肋间隙,通过前臂及腕关节的摆动,使局部产生高频率震动。此法为节段性按摩的结束手法(图5-5)
六、揉按肩三穴
    患儿取坐位。以拇指末端依次揉按肩贞、肩髃穴、肩髎穴,每穴0.5min~1min。本法适用于肩关节活动障碍,影响上肢带动的翻身动作(图6)
七、摇肩法
    患儿取坐位。家长一手固定患儿颈肩部,另一手握持患儿肘关节,使肩关节做由前向后及由后向前的环转运动各20~40次。本方法可用于因肩关节活动障碍,影响肩胛带带动翻身的脑瘫患儿
八、拿肩井
    患儿取俯卧位或坐位。家长以双手拇示指相对,拿患儿肩井穴,共3~5遍。施术时手法要均匀、柔和,施术后患儿斜方肌应呈放松状态,可作为肩部结束手法。本法主要适用于肩胛带肌群紧张的患儿
九、摇髋法
    患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家长一手固定其一侧下肢,另一手握持患儿另侧膝关节并使该侧髋关节由内向外的环转运动,如此反复操作40次
本法可抑制髋关节内收内旋及屈曲挛缩,适用于髋关节活动障碍,影响盆骨带带动翻身动作的患儿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七区四号楼 七彩虹儿童康复中心
(编辑:北京七彩虹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