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5010255946 / 010-56255560

智力开发

智障儿童的欠缺

发布时间:2017-08-02 17:01浏览:

1.感知

(1)感觉特征

智力障碍儿童的绝对感受较低。同一强度的刺激可能引起正常儿童的感觉,却不一定能引起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视觉敏锐性下降,对物体形状、大小与颜色的精细辨认能力降低;中度及重度智障儿童的视觉分辨能力更有明显的不足;在听觉方面,智力障碍儿童普遍表现为听觉反应迟缓,听觉分辨不及正常人灵敏;智力障碍儿童的触觉反应也比较迟缓;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嗅觉和味觉基本正常,但中度智障儿童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部分重度和极重度的智力障碍儿童,其嗅觉和味觉可能缺失;智力障碍儿童的本体感觉和内脏感觉也表现出一定的障碍,例如对饥、渴、冷热、疼痛等感觉迟钝,躯体不适时难以主诉。

(2)知觉特征

 2.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包括在关注相关信息的同时忽略无关信息、搜寻新信息、灵活改变认知策略,以适应新的任务需要等一系列过程。注意是儿童有效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对普通儿童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品质有进一步的发展,表现为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不断增长,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不断提高。而智力障碍儿童对任务的注意有别于一般儿童,他们注意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难以完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难以区别相关刺激与无关刺激,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学习任务上,从而影响有效学习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儿童的智力损伤的程度愈严重,这种情况就愈突出。

在教育与训练过程中,需要帮助智障儿童学会迅速、有效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线索上。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直接的提示,如“准备好”、“停”、“看”和“听”来保持儿童的注意。

3.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人们普遍认为,智力障碍儿童存在着记忆障碍。他们的记忆缺乏目的性,难以根据需要选择有意义的、重要的信息进行记忆。他们所记住的常常是印象鲜明、对比强烈的事物。智力障碍儿童的识记速度缓慢,同样的内容,他们需要的识记时间更长。同时,他们对信息的保持效果差,容易遗忘,再现和再认困难。此外,智力障碍儿童的短时记忆能力较差。研究发现,个体的智力受损程度越高,其记忆的缺陷也就越严重。

有研究者对智力障碍儿童记忆策略进行了相关的训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有效的训练,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能力有望得到一定的改善。

4.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直观具体,缺乏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力。他们的思维大多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受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所支配,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中寻找事物的共同点,而难以透过现象来寻找事物之间本质的内在联系。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总是难以将学校学会的技能加以概括和迁移。当家庭、社区等环境有所变化时,他们也难以将在学校学到的技能加以应用。正因为如此,对于程度严重的智力障碍儿童,教学应尽可能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以使他们获得更真实的生活经验。

智力障碍儿童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倾向于固守特定的情境联系,很难做到根据条件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向和思维方式。此外,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还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缺乏评价能力,容易随大流,随声附和,难以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编辑:北京七彩虹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