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5010255946 / 010-56255560

运动损伤

踝关节及腕关节康复方案

发布时间:2017-08-02 16:50浏览:

踝关节及腕关节康复方案

足球爱好者和羽毛球爱好者在运动是很容易受伤,那么一旦受伤我们怎么处理和一定的康复训练呢?
踝关节是下肢最远端的关节,因而它的最主要的功能是负重。在踝关节损伤或术后早期,尤其是存在软骨损伤时,不应急于进行负重练习,避免刺激损伤部位而引起创伤性滑膜炎,所以踝关节术后的患者可能扶拐的时间要稍长些。在活动度和肌力训练时也应多加留意,严格控制关节肿胀。对于伴有严重软骨损伤的患者来说,除了训练,还应对一些日常生活细节有所关注,如穿着舒适鞋子,避免参与易造成踝关节损伤的体育运动(爬山、踢球等),量身定做鞋垫等。

【跟腱断裂术后康复】

跟腱断裂是目前的多发运动损伤,且二次断裂的发生机率也在扩大,因此我们一般在拆除长腿石膏(4~6周)时才开始训练踝关节的活动度,当活动度达到背屈100?左右时,不再练习背屈,以避免过分拉长跟腱;当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至一定程度时,如可正常行走后,往往会放松警惕,而此时也是二次断裂的多发时段,因而我们从术前即提醒患者3个月内避免跌倒、骑自行车和打保龄球,同时不过早练习提踵。通过学习和观察,我们注意到下肢作为一条完整的运动链,光注重踝关节的局部训练是不够的,增加臀中肌的训练往往可以促进踝关节的功能恢复。

1.术后6周内,短腿石膏固定于跖屈30?位。

(1)活动足趾,抬高患肢,防止肿胀。

(2)扶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

(3)练习股四头肌静力收缩,每次收缩6秒,尽可能多做;直腿抬高(各个方向),每日2~3次。

(4)练习上肢肌力。

2.术后6周后,可在康复训练时间去掉支具或石膏进行踝关节活动度训练。

(1)主动伸屈关节,幅度适当。

(2)滚筒练习。

(3)双脚间放一软枕,脚尖用力向内夹枕。

(4)脚尖划三角练习。

(5)踝关节矫正板练习。

(6)训练后冰敷。

3.术后7~8周,以可调节跟腱靴将踝关节固定在跖屈15?位。

(1)术后第7周可以鞋底触地,扶拐行走。

(2)术后第8周可前脚负重扶拐行走。

(3)可练习坐位提踵,逐渐过渡至在大腿上放置沙袋,重量适当。

4.术后9~10周,以可调节跟腱靴将踝关节固定在0?位。

(1)术后第9周全负重扶拐行走。

(2)术后第10周可去拐行走。

5.术后10~12周,可将以可调节跟腱靴调至行走位(10?-0?-10?)。

(如无跟腱靴,术后8周开始去石膏垫足跟垫,扶拐行走。5~6层硅胶足跟垫,每层0.7cm,每5天去除一层,直至完全去除,逐渐去拐。)

6.术后12周后,去掉踝关节支具及其他固定。行走,由慢走过度到快走。开始练习站立位双足提踵,室内自行车练习。

7.术后4个月后,开始练习持哑铃双足提踵,逐渐过渡至单脚提踵,由室内自行车逐渐过渡至室外自行车,开始练习慢跑,逐渐过渡至快跑

8.术后6个月可开始恢复性训练。

【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游离体取出术后康复】

1.术前:踝关节功能评分表;小腿围测量;踝关节活动范围测量(背屈、跖屈、内翻、外翻);学习扶拐行走。

2.术后第1天:足趾活动;直推抬高;患肢抬高;扶拐无负重行走。

3.术后第3天:扶拐部分负重行走;开始踝关节活动度被动训练(包括CPM和关节松动术)

4.术后1周:踝关节活动度被动及主动训练适当延长负重活动时间。

5.术后2周:扶拐全负重行走;逐渐开始小腿肌肉力量训练。

6.术后4周:踝关节被动活动度达到正常;去拐行走。逐渐开始左右移动中心和单脚站训练;增加肌力训练量(如个数、组数)

7.术后6周:可正常行走;主动活动度达到正常;逐步开始动态平衡训练;逐渐开始肌力抗阻训练(如弹力带、部分自体重量或专项器械)可练习提踵或提脚尖行走。

8.术后8周:开始协调性和灵活性训练及增强是训练。

9.术后2个月后:尝试慢跑和恢复性训练。

【踝关节镜下软骨微骨折术后康复】

1.术后2周:开始应用CPM进行慢速踝关节被动活动练习。

2.术后4周: 可非负重位主动踝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开始小腿肌肉力量训练。

3.术后8周:扶拐部分负重行走。继续加强踝周及小腿肌肉力量练习。踝关节活动度应达正常范围。开始协调性和灵活性训练

5.术后10周:扶拐全负重行走。可在减重装置帮助下练习正常行走。开始单足站、站立重心转移等本体感觉训练。

6.术后3个月:去拐行走,继续加强踝周及小腿肌肉力量练习。加强本体感觉训练。

7.术后4~6个月后逐渐开始慢跑,恢复训练。

【外踝韧带重建术后康复】

1.术后0~4周,踝关节石膏中立位固定。

2.术后5周:去除石膏,开始踝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开始小腿肌肉力量训练。

3.术后6周:扶拐部分负重行走。继续加强踝周及小腿肌肉力量练习。

4.术后8~10周:逐渐去拐行走,继续加强踝周及小腿肌肉力量练习。开始单足站、站立重心转移等本体感觉训练。

5.术后3~4个月:恢复正常行走及日常生活。

6.术后6个月,逐渐开始慢跑,恢复训练.

腕舟状骨骨折康复】

1.伤后0~3个月,骨折固定期。

(1)外固定或术后第1天,开始肩、肘各方向全范围关节活动度练习。主动肩前屈、后伸、外展、水平内收、水平外展等各方向活动,可使用弹力带提供阻力。主动屈伸肘。

(2)手部在固定稳固,疼痛可耐受情况下,做握拳、伸指、对指主动练习。

2.3个月后,骨折愈合,去除外固定

(1)继续肩、肘活动度练习,开始腕、手部被动及主动活动度练习。腕背伸、掌屈、尺桡侧偏,手部握拳、伸指、对指、对掌练习。

(2)继续肩、肘肌力练习,开始腕、手部肌力练习。可使用弹力带提供阻力。

(3)腕手部灵活性练习:拧毛巾、拧杯盖、捡豆等。

【月骨脱位康复】

1.复位后石膏固定于腕掌屈45?位1周,再更换中立位固定2周。在固定稳固,疼痛可耐受情况下,做屈伸指、对指等主动练习。

2.去除石膏后,康复方案同腕舟骨骨折拆石膏后训练方案。

【腕三角软骨盘损伤康复】

1.急性期:

(1)石膏或夹板固定腕部。

(2)抬高患肢以利于消肿。

(3)握拳、伸指、对指、对掌练习。

2.慢性期:

(1)去除夹板或石膏固定。

(2)腕关节活动度练习:旋前、旋后、掌屈、背伸练习,避免过多尺偏诱发症状。

(3)手法松解腕部肌腱粘连。

(4)肌力训练:增强屈腕肌和伸腕肌肌力练习。

(编辑:北京七彩虹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