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5010255946 / 010-56255560

康复知识

北京七彩虹康复训练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发布时间:2018-07-17 09:35浏览:
          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母乳性黄疸、怀孕时母体感染引起黄疸、胆道闭锁引起黄疸、遗传因素引起的黄疸、新生儿患有溶血症引起的黄疸。目前治疗黄疸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药物治疗,一种为光疗。对于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要注意密切观察其情况,及时发现黄疸是否超标以便治疗,另外要注意宝宝皮肤的保护,防止破损感染。
我: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早,出生后不到24小时即可出现,而且黄疸一旦出现之后,短期内宝宝皮肤的颜色会迅速加深,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宝宝会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嗜睡、吸奶无力、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有些病理性黄疸,久延不退,或减退后又复加重,碰到这些情况,都要尽早到医院诊治。
我: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原因常见于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引起黄疸。非感染性原因常见于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以及药物性黄疸。
 
1、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宝宝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常在出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宝宝会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的现象出现。
 
(2)新生儿败血症。即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且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多见于孕母有发热感染、羊水混浊、胎膜早破,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破损等。可表现为食欲低下、发热、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等。
我:
2、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症。这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即妈妈与胎儿之间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
 
(2)胆道闭锁。这种情况多在出生后2周才开始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3)母乳性黄疸。大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宝宝一般状态良好,黄疸在4-12周后下降,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
 
(4)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5)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编辑:北京七彩虹康复中心)